汉世今文经学理论中,孔子之法的基本特征是以《春秋》为纲,而郑玄通过对礼经的重新建构,将整个经学体系转向周公之法的以《周礼》为本。

从灾民到志愿者——闵新媚的震后25小时

福州市 2025-04-05 14:49:53 48193高家苑福建泉州南安市

这就是照之于天,也就是道枢。

[8] 但是天怎样才能下雨呢?这就需要自然界的良好循环。这既是人的尊严,又是人的职责。

从灾民到志愿者——闵新媚的震后25小时

水的性质是流动的、液态的,其运行规律是向下的。自然界充满生机,人才能享受到生命的快乐,这就叫上下与天地同流。这也是仁的重要表现,是人性的问题、人的生活态度问题。正好相反,人禽之辨的更深层的含义是人对动物要有同情、关爱和保护意识。这就需要进行心性修养。

孟子的身体观是身心合一论的整体观,他既重视感官形体生命,同时又重视精神生命,而以精神生命为人生的更高追求。人没有不爱护自己身体的,既爱护就知道保养。其次,迹意味着已经发生过的历史,周公制作礼乐,缔造有周一代数百年太平天下,可见《周官》是经过历史检验的、有效的致太平之书。

[64]以《周礼·大宗伯》以嘉礼亲万民,其中有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,所以郑玄将《乡射礼》、《大射》皆属嘉礼。因此,只有士礼,并不妨碍成为完整的礼经。郑玄《仪礼目录》将《仪礼》诸礼纳入《周礼》大宗伯所掌五礼之中。[70] 郑玄注,孔颖达疏:《礼记正义》,第670页。

《仪礼目录》列《士相见礼》、《聘礼》、《觐礼》属宾礼。[30] 郑玄注,贾公彦疏:《周礼注疏》,第10页。

从灾民到志愿者——闵新媚的震后25小时

一、两汉今文经学中的礼经之礼 两汉礼经之学,本于《仪礼》。如果以《周官》五礼为标准,《仪礼》所存嘉礼最多。[72] 董仲舒注,苏舆注:《春秋繁露义证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2年,第185页。[14] 郑玄注,贾公彦疏:《周礼注疏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台北:艺文印书馆,2007年,第9页。

郑云:‘《士丧礼》沐稻,此云士沐粱,盖天子之士也。自此之后,五经大义可以贯而通之,礼乐制度可以得而述之,周公之法可以显而明之。贾公彦《序周礼废兴》云: 然众时所解说,近得其实,独以《书序》言成王既黜殷,命还归在丰,作《周官》,则此《周官》也。《诗》道志,故长于质。

若《春秋》之《左氏》,是衰周之事,可以附在礼经,以礼经解之。[37] 郑玄注,孔颖达疏:《礼记正义》,第98页。

从灾民到志愿者——闵新媚的震后25小时

在汉世今文经学中,以《仪礼》为礼经,实质上是把礼理解为作为六经之一的礼经之礼,而不是作为国家大典的礼乐之礼。例如《尚书?尧典》属尧舜,《禹贡》属夏禹,《诗经?商颂》、《尚书》商书属殷,《尚书》周书、《诗经?周颂》、国风与大小雅、《周礼》等俱属周,更重要的是,它们可以彼此不同,这种不同是圣王异世,其法不同的结果,并且,这种不同还可能呈现为一种历史传承性。

[30]六官之实职,包含各类政事。由是《礼》有大戴、小戴、庆氏之学。孔疏云:‘大夫以索牛,士以羊豕者,天子大夫、士也。这套体系,不再只是作为五经之一的礼,而且更是五经共同的制度背景,这就是郑玄不但以《周礼》为本注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,而且以《周礼》为本注《书》、笺《诗》、解《春秋》、注《论语》的根本原因。而在两汉今文经学理论中,孔子有德无位,故孔子的一王之法,要在《春秋》,至于删《诗》、《书》,定《礼》、《乐》,阐《易》,则有所据于前王之法。…兵车旌鸿之说,军礼也。

据《序周礼废兴》所引郑玄《三礼目录》中之《周礼叙》,东汉注《周官》者,世祖以来,通人达士大中大夫郑少赣,名兴,及子大司农仲师,名众,故议郎卫次仲、侍中贾君景伯、南郡太守马季长,皆作《周礼解诂》。而冠属嘉礼,《周礼》曰:‘以昏冠之礼,亲成男女也。

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,及至秦焚书,书散亡益多,于今独有士礼,高堂生能言之。[70] 五帝殊时,不相沿乐。

以宾礼亲邦国:春见曰朝,夏见曰宗,秋见曰觐,冬见曰遇,时见曰会,殷见曰同,时聘曰问,殷眺曰视[17]是王莽、刘歆当政时,曾置《周官》博士也。

[8]是六艺之教,各不相同。又据《礼记?聘义》:天子制诸侯,比年小聘,三年大聘,相厉以礼。王者相变,一定必须制作礼乐,董仲舒《三代改制质文》云:王者必受命而后王。二、郑玄:重整礼经 贾公彦《序周礼废兴》云:《周礼》起于成帝刘歆,而成于郑玄。

[59]与刘向不同的是,郑玄根据《周礼》建立了一个五礼的新框架,因此,把《仪礼》放到这一框架的基本标准中进行定位。[6] 董仲舒著,苏舆注:《春秋繁露义证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2年,第35页。

《书》著功,故长于事。郑玄把《聘礼》放到《周官》体系之中,马上出现一个问题,诸侯邦交分岁相问,殷相聘也,世相朝也三种。

[4]是六艺之旨,各不相同。[53]也就是说,在《周礼》的框架中,诸侯四时朝见天子之礼,只有秋见天子的《觐礼》一篇存于《仪礼》之中,本来还应该有朝、宗、遇礼,既不见于《仪礼》,则是早已亡佚。

《仪礼目录》列《士冠礼》、《士昏礼》、《乡饮酒礼》、《乡射礼》等为嘉礼。朝、宗礼备,觐、遇礼省,是以享献不见焉。[36] 郑玄注,贾公彦疏:《仪礼注疏》,第557页。但是,大宗伯所掌之凶礼,必然有天子、诸侯、卿大夫、士之丧礼,《士丧礼》之士,贾疏考其身份云:天子诸侯之下皆有士,此当诸侯之士。

[64]以《周礼·大宗伯》以嘉礼亲万民,其中有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,所以郑玄将《乡射礼》、《大射》皆属嘉礼。天子当宁而立,诸公东面,诸侯西面曰朝。

《春秋》言是,其微也。[29] 王应麟撰,武秀成、赵庶洋校证:《玉海艺文校证》,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3年,第192页。

[55] 郑玄注,贾公彦疏:《仪礼注疏》,第2页。一、两汉今文经学中的礼经之礼 两汉礼经之学,本于《仪礼》。

求全之毁网 Copyright © 2020 Powered by 求全之毁网   sitemap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

联系QQ: QQ号 邮箱地址:16@qq.com